查看原文
其他

三孩都来了,你家孩子还在沉迷短视频?

倪明 冰川思享号 2021-07-01

曾几何时,一部手机,是孩童“开眼看世界”的关键窗口。现如今,家长担忧的是过度沉迷,孩子与真实世界失联。



撰稿 | 倪明

万万没想到,儿童节最大的礼包,是生育政策的调整。
三孩重磅消息落地,朋友圈状态显示,埋头造人的不多,低头搞段子创作的不少。连国社小编都激动过头了,宣传海报把生育写成了生肓。
一字之差,成了网友群嘲的对象。年轻人更是吐露心声,“我都患上躺平症,病入膏肓了,还想让我化‘肓’为育,这个实在要不起。”
六一节,新修订的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正式实施,以前守护一个娃,以后要守护葫芦娃的节奏。时隔15年大修,此前被坊间批评条文过软的“未保法”,终于硬起来,真正长出“牙齿”。
特别是网络保护,单设一章,首次入法。
▲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变化图/网络

曾几何时,一部手机,是孩童“开眼看世界”的关键窗口。现如今,家长担忧的是过度沉迷,孩子与真实世界失联。
“未保法”增设网络保护专章,用意是倒逼各方尽责,合力防范未成年人迷失网络。特别是短视频,它已成谋杀时间的利器。不知不觉中,许多成年人都被俘虏,何况自控能力较弱的孩子?
再说了,一孩时代,父母都搞不定防沉迷,三孩真来了,会不会更是萝卜快了不洗泥?

01
防火防盗防亲儿

男人40+,要“防火防盗防老王”。女人40+,要防贼、防三儿、防初恋,更要防同学会。段子编排起中年人来,都是一套一套的。在我看来,还得加一条,防火防盗防亲儿。
最近有则新闻,足见青少年沉迷起短视频来,对家长的钱包伤害性有多大、侮辱性有多强。
天津三中院审理一起案件,未成年人小刘初二辍学在家,沉迷网络直播,70天时间,将父母158万积蓄全部打赏给一名主播。后来,小刘一家把直播平台告上法庭。经调解,直播平台全额返还。
图/视觉中国
看到判决结果,也让人很无奈。平台肯定有责任,理应完善防范未成年人沉迷,设计保护机制。
可家庭就一点都没问题吗?是有矿?还是直接能挖比特币啊?全家积蓄,就这么交到十几岁的孩子手里?70多天,竟一点都没察觉?
据媒体报道,小刘掌握财政大权,是因为父母让他在自家的蔬菜批发摊位负责收钱。就算是穷人孩子早当家,但初二就辍学,明显违反义务教育法,家长也不能彻底不管不顾了。
香港脱口秀神级人物黄子华讲过,“我可以丢了自己,但不能丢了手机。人生中见得光、见不得光的都在手机里面。情侣夫妻间,你可以拥有我的肉体,但我的手机唔准偷睇(不准偷看)。”
防范青少年沉迷网络,也是同样的道理。再狡猾的猎手,也敌不过好狐狸。设计得再缜密的系统,也敌不过心机少年。
父母责任缺失、家庭监管失责,也是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重要诱因。
此前,新华社《瞭望周刊》报道过,一个统计发现,89%的未成年人消费使用了父母的支付账户。一位客服说:“我曾遇到一个孩子,在5个月的时间里通过3个账号消费,但家长没有发现。”还有一个孩子偷偷用母亲手机转账长达3年,母亲都没发现。
图/图虫创意
更有一位游戏从业者讲了亲身经历,实在太过神奇。为了防止孩子沉迷游戏,他给孩子的手机接入了成长守护平台,可以实时监控孩子的游戏时长、游戏消费等。
发现孩子最近都没玩游戏,他觉得很奇怪。直到偶然间通过家里的路由器发现,有一个陌生设备接入了家里的WiFi,他才顺藤摸瓜发现,原来是孩子为了逃避监控,和同学互换了手机。
没出事,把孩子丢给手机;出了事,起诉平台退款;防孩子沉迷网络,家长又把责任都推给平台,这怎么行?
新修订的“未保法”也明确,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提高网络素养,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,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。
爹妈们,长点心吧!管好孩子,从看好钱袋子开始。

02
短视频分发的逻辑

《吐槽大会》,一个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,出现过不少经典名场面,其中之一是凤凰传奇那期。没吃过猪肉,也见过猪跑,没跳过广场舞,也见过大妈扭的人都知道,这个传奇的组合,有两个歌手,一个负责唱歌,一个负责喊OH YEAH。
这个槽点,歌手曾毅也亲自下场回应了,“都说我们的歌土,这和我有什么关系,我才几个词儿?”谈及青少年沉迷短视频,一起民事诉讼,也让人产生了和曾毅同样的感受。
最近,浙江一位律师起诉微信视频号,要求完善“青少年模式”,这起诉讼让人感觉有些讶异。
尽管同为家长和用户,督促互联网企业践行社会责任,无可厚非,但现实中,鲜有刷视频号上瘾的少年,诉讼的真实原因恐怕存疑。
但前面提到的这些事例,无一来自视频号。因沉迷微信视频号,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,既未曾见诸媒体,身边人也没听过孩子过度沉迷刷视频号的。
▲视频号页面图/网络
进一步讲,微信视频号的内容风格,主要依靠个人关注和社交圈影响。作为微信生态的一环,微信视频号通过青少年模式设置开放范围,用户触及的内容,与社交圈层关系密切。
具体而言,很多短视频平台,只给你推你喜欢的内容。青少年,只要点开一次大胸姐姐、网红辣妹的热舞,后面就是源源不断的“人间胸器”。
但微信视频号会推送你社交圈喜欢的内容,不会过分依赖算法,你点赞的视频会推送给其他朋友,你也可以看到朋友点赞的视频。
换言之,如果青少年加的好友都是学霸,点赞的短视频都是“李永乐老师计算考上清华和中五百万哪个概率会更高”“罗翔老师讲刑法”之类的,沉迷的就不是网络,而是知识的海洋了。

03加上一把技术锁
《青少年蓝皮书: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(2020)》显示,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.2%,10岁及以下触网比例达到78%。然而,“未成年人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使用研究”显示,仅有53.3%的未成年人使用过青少年模式。
图/网络
80后一代,回忆里还有圣斗士星矢、黑猫警长;如果不加限制,短视频可能取代动漫,未来孩子脑海中只有挥之不去的BGM……
让短视频“青少年模式”管住熊孩子,成为重要的公共议题。近期,媒体关注微信视频号青少年模式,认为其存在一些漏洞,诸如开启设置入口隐蔽、存在破解可能、会被孩子轻松绕过,等等。


从现实来看,微信视频号于去年10月上线青少年模式,近日,该模式迎来升级。


▲视频号青少年模式(图/网络)
升级后,一旦开启青少年模式,支付服务页的QQ充值、微粒贷、理财通、信用卡等功能将不可用,青少年也无法使用打赏功能。“摇一摇”“看一看”“附近的人”、微信豆,均为默认不可访问状态,且无法进行设置修改。
这些也为防范青少年沉迷,加上一把牢固的技术锁。

04哪个地方都不能留“后门”
法律明确了红线,新修订的未保法第74条规定,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、权限管理、消费管理等功能。
互联网平台,必须加快升级防沉迷系统,替青少年上好这把安全锁,这一点是责无旁贷的。
说了这么多,其实沉迷网络,还是时代通病。除了鸡汤文里号称不用微信的白岩松老师,谁也放不下手机。
只不过,孩子们真的还太小。将来的选择,留给他们自己。现阶段而言,在防范网络沉迷这件事上,互联网平台、家庭、学校,哪个地方都不能留“后门”。


*投稿邮箱:bcsxk2016@163.com*商务微信:bingchuanxiaobian




冰川精华


躺平是幻想,躺不平才是现实


帮下药“撩”女同事?网易HR事件曝光的职场真相


论文查重费一年暴涨10倍,不要只骂翟天临!


掉进时代陷阱的囚徒们





汇聚思想,分享锐见

公号ID:icereview


长按二维码关注


中国传媒榜·十大新媒体

微博·最佳深度报道媒体

今日头条·财经头条号百强

凤凰网评论·年度致敬媒体

网易号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

凤凰一点号·年度深度报道榜

新浪财经·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

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·实力榜

百家号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

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·年度新锐评论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